欢迎光临湖北华兴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!

加入收藏 | 免费预约 | 网站地图 |

华兴免费定制热线:

华兴动态 News
热门产品
联系华兴

当前位置:

首页 » 新闻动态 » 贷款60万养200多条流浪狗:有种病叫动物囤积症

贷款60万养200多条流浪狗:有种病叫动物囤积症

发布时间:2019-05-22

【华兴为您关注】社会万象

文 | 刘文昭

这两天,成都男子张某因为收养200多条流浪狗欠债60万,七旬父母打工帮他还债的消息,引发网友关注。有的网友觉得他对动物有爱心,不求回报,能帮就帮一下;也有网友觉得“百善孝为先”,行善不能连累父母。其实,这种不顾自身承受能力,大量收养动物的行为也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——动物囤积症。

什么是动物囤积症?

张某在国企工作,工作清闲,2017年他开始收容流浪狗,后不断扩大收容规模,为此负债高达60万元。面对不停的催债电话,他把手伸向了父母的养老金,年近七旬父母得知儿子资金链断裂,决定打工替他还债。

不少网友看到张某的故事,非常感动。即使觉得张某不对,也是认为他献爱心的同时,不该把父母拖下水。

张凯在喂狗

不过,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国外,张某可能先会被怀疑是“动物囤积症”患者。

什么是动物囤积症(Animal Hoarding)?按照动物保护组织的定义:

1、拥有超过合理数量的伴侣动物;

2、无法满足动物基本的营养需求、环境卫生、医疗照顾等,经常导致动物饥饿、受伤、疾病或死亡;

3、否认自己无法妥善照顾动物的事实,否认自己的行为对动物、家庭以及居住者造成不良影响;

4、尽管有上述问题,但患者仍会持续收容新的动物,且不愿意让动物离去。

囤积动物并不罕见。在美国,每年就有至少700到2000个动物囤积的案例,每个案例都涉及有几十或几百只动物。只是在中国,人们近年才开始关注这一现象。

2014年,玉林狗肉节上爱狗人士杨晓云一张双手护住狗、跪在地上的照片,让其家喻户晓。不过,随后就有动物保护组织质疑其无法给狗提供正常的生存环境,在照片和视频中,“杨晓云的动物收养基地垃圾杂物遍地、污水屎尿横流、犬只饥渴不堪、一只无头犬尸蝇蛆满身。”

杨晓云跪求男子将一只金毛卖给她

杨晓云为了养狗近乎“疯狂”的付出,也让很多人不解。为了养狗,她花光了所有积蓄,甚至卖了两套房产。为了新建狗舍,她还要把儿子的房子抵押,而房子是儿媳妇的父母买的,买时花了五六十万。亲家不同意抵押,最后闹到媳妇和儿子离婚。

面对这一切,杨晓云却说,“我觉得我这个人在世上没什么缘分,跟亲情友情爱情没有缘分。”

虽然张某没有杨晓云这么“极端”,但他为养狗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。他的母亲表示,“我们两个老人有退休工资,如果他不养狗,我们一家能够过上很好的生活,现在我们全家的人都陷进去了,媳妇甚至跟他闹离婚。”

虽然报道中没有提及狗只的死亡情况,但情况也不容乐观。四川省启明小动物保护中心的乔伟表示,张凯两年内收容那么多狗,明显扩张速度过快,狗均居住面积为3平方米。

“场地不够,救助养殖不规范,没有功能分区,狗聚集在一起,没有办法防疫和消毒,无法控制繁育,狗越生越多,一旦发生疫情,死的可能是十几只甚至上百只。”

囤积动物的人通常对动物的痛苦视而不见

在过去的专题中我们曾指出,研究者普遍认为,动物囤积者患上了一种高度集中型的妄想疾患。有两点可以证明这个结论。首先,动物囤积者都坚信自己拥有某种特殊本领,可以和动物交谈或交流;其次,囤积者们坚持认为他们饲养的动物都很健康,都被照料得很好。

可事实往往相反。在2014年5月号的《动物福利》(Animal Welfare)上,刊载了西班牙首篇关于动物囤积行为的调查报告。调查对象是 2002-2011年期间,提报西班牙动物保护协会的 24 起案例,共计1218只猫狗,27名动物囤积者。在这24起案例中,只有3起承认这种囤积生活是有问题的;至于承认自己漠视动物福利者,则只有1起。

囤积兔子

对“囤积症”有过20多年研究的美国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兰德·弗罗斯特和波士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道尔·斯泰吉蒂认为,动物囤积症最令人费解的症状正在于此——即便他们置身于患病和濒死的动物和满墙遍地的粪便之中,也仍然矢口否认有任何问题存在。

这也是动物囤积者和一般爱心人士的根本不同,虽然这两类人都可能大量收养动物,但动物囤积者除了无法妥善照顾动物之外,还会否认这一事实。

2013年5月,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了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》的第五次修订版本,将过度堆积物品,拒绝丢弃的行为,列为一种新的精神疾病——“囤积症”。囤积行为并不罕见,有专家估计,成年人口的2%至5%患有这种疾病。

囤积物品除了和人脑构造有关,也和个人的生活际遇有关。有研究者认为,动物囤积者和动物“惺惺相惜”的感觉与他们的童年经历有关——绝大多数动物囤积者在童年时期遭人忽视、受人虐待、或过着混乱的生活。他们和动物之间的联系逐渐取代了与他人之间早已摇摇欲坠的情感。

还有人指出,老年人在患病、失业或亲属身故后产生社交疏离感,也可能出现动物囤积症。据媒体报道,随着日本老龄化的加剧,一些老年“铲屎官们”往往无法及时处理猫、狗排泄物,致使家中弥漫恶臭,影响邻居正常生活,导致政府准备出手干预。

动物囤积,一个注定难以解决的问题

如前文所述,囤积动物是一种心理疾病,告诉囤积者“收养动物要量力而行”,他们显然听不进去。

在动物保护比较严格的国家和地区,会以虐待动物为名对动物囤积者进行处罚。2008年,澳大利亚一对至少饲养了120只狗的夫妇被控虐待犬只获得11项罪名,之后,夫妇俩即失踪,而当局发布了通缉令。

在中国香港,2013年曾有人饲养60多只猫狗,但因照顾不周,大部分猫狗断水断粮,存活的猫均染病,结果此人因虐畜等罪名,被判6个月,缓刑3年,以及罚款7万元。

但如果动物囤积者缺乏明显犯罪意图,执法机构通常都是以柔性劝导为主。如日本长野市政府不同部门会共享信息,派官员探访囤积宠物的老年人。由于不少人拒绝交出宠物,分管动物福利的官员会教他们如何调整生活,避免囤积动物。

目前,中国大陆地区还没有就虐待动物立法,养狗管理办法也不严格,养狗成本低,这就更难解决动物囤积问题了。但这不妨碍我们头脑中有“动物囤积”这根弦。如果碰到疑似动物囤积者,可以劝他进行心理治疗,而轻易动“帮一把”的念头(如给动物囤积者提供资金),则可能会让更多的流浪猫狗陷入困境。

网络经济主体信息
 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华兴董芳